>>2014年1月,国家体育总局办公厅发布《关于资助建设2014年全国青少年户外体育活动营地的通知》,从资源上予以政策和资金支持,促进营地建设端的发展。
>>2016.11.30教育部发布:《教育部等部门关于推进中小学生研学旅行的意见》,认证了研学旅行的重要性;
>>2017.1.10国家旅游局发布《研学旅行服务规范》,详细提出研学旅行的安全性问题;
>>2017.8.22教育部发布《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指出中小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刻不容缓;
>>2017.9.25教育部发布《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纲要》,已经确立纳入学校教育学分系统;
>>2017.11.20教育部发布:《第一批“全国中小学生研学实践教育基地或营地”公示名单》,正式官方公示了研学旅行示范基地。
>>《教育部2018年工作要点》中就指出,要确定国家级的研学旅行基地、确定研学旅行路线、制定研学旅行制度性文件,全面提高研学旅行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2018年6月6日,教育部办公厅印发《关于开展“全国中小学生研学实践教育基(营)地”推荐工作的通知》,2018年将继续遴选命名一批“全国中小学生研学实践教育基地”(以下简称基地)和“全国中小学生研学实践教育营地”(以下简称营地)。
>>2017年11月22日,四川省教育厅等11部门出台关于推进中小学生研学旅行的实施意见,该实施意见指出,中小学生研学旅行是由教育部门和学校有计划地组织安排,通过集体旅行、集中食宿方式开展的研究性学习和旅行体验相结合的校外教育活动。将把中小学组织学生参加研学旅行的情况和成效作为学校综合考评体系的重要内容,将学生参加研学旅行情况的评价结果纳入学生学分管理体系和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
>>2018年7月12日,浙江省教育厅、省旅游局、省发改委等10部门联合出台《关于推进中小学生研学旅行的实施意见》。浙江省将用5年左右时间,创建全国中小学研学实践教育营地2个以上、全国基地20个以上。遴选公布省级营地10个以上、省级基地100个以上。《意见》指出,中小学各学段研学旅行一般安排在小学四五六年级、初中一二年级、高中一二年级。一般情况下,学校每学年组织安排1-2次研学旅行活动,每学年合计安排研学旅行活动小学3-4天、初中4-6天、高中6-8天。研学旅行尽量避开旅游高峰期。
>>2018年4月10日,福建省教育厅印发《福建省中小学生研学实践教育基地营地建设与服务标准(试行)》,发展营地研学教育。
>>2017年12月,黑龙江省教育厅正式发布《关于推进中小学生研学旅行的实施意见》。
>>2018年1月,省教育厅再次发布《黑龙江省教育厅关于开展中小学生研学旅行试点工作的通知》,贯彻实施研学营地教育。
>>2018年4月18日,安徽省教育厅下发《关于推进中小学生研学旅行的实施意见》,要求将研学旅行纳入全省中小学生“课程表”,高中生不得少于5天的省内研学,中学生研学旅行情况还将作为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社会实践”内容进行记录和评价,挂钩中高考。
>>经教育部批准,陕西作为全国中小学生研学旅行首批试点省份,2013年,在西安市进行了中小学生研学旅行试点工作,西安市成为全国首批中小学生研学旅行工作试点城市之一。
>>2015年, 陕西省教育厅下发了《关于在全省中小学开展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新要求·大实践”系列教育活动的通知》。
>>2017年4月12日,陕西省教育厅等12部门联合印发了《关于推进中小学生研学旅行的实施意见》。
>>2017年9月26日,在延安市延川县梁家河举办全省中小学生延安红色文化研学旅行活动启动仪式,全省中小学生研学旅行工作全面推开。
>>2016年12月9日苏州市教育局:根据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做好中小学生研学旅行试点工作的通知》的要求,制定我市2014年中小学生研学旅行试点工作计划如下:
目标任务
(一)运行管理模式进一步建立。
(二)协同配合机制进一步深化。
(三)安全保障措施进一步完善。
(四)经费保障体系进一步健全。
(五)考核评价制度进一步科学。
(六)特色经验成果进一步显现。
>>广东省教育厅等12厅局关于推进中小学生研学旅行的实施意见
基本原则
(一)教育性原则。
(二)实践性原则。
(二)实践性原则。
(四)公益性原则。
主要任务
1、纳入学校教育教学计划。
2、建设研学旅行资源体系。
3、加强专业人员队伍建设。
4、规范研学旅行组织管理。
保障措施
1、建立研学旅行统筹协调机制。
2、建立研学旅行经费筹措机制。
3、建立安全出行责任保障机制。
4、建立研学旅行科学评价机制。
本实施意见自2018年11月1日实施,有效期3年。
|